

家長都認為「安全」是第一考量,卻往往忽略安全需要「條件」配合。因此,深入了解主辦單位背後的實際操作者是誰?究竟是全程一手作業,還是層層轉包?絕對是決定「安全」的第一步。國內遊學團的主辦單位可分為以下三大類:
第1類:旅行社+留學公司,雙執照全程主辦
遊學的定義當然包括「學習+旅遊」,過程必須橫跨「教育」及「旅遊」2大專業領域,此類業者擁有旅行社及留學公司雙執照,從國外學校篩選、課程主題、活動安排、訂機位、旅遊行程、選派專業領隊、老師隨團...等,全程作業都是一手操作,不但資訊清楚且快速傳達給家長,更因為親自掌控每一個環節,當然可以避免許多事故發生。但是,要特別注意某些只有旅行社執照,卻無實際營運旅遊業務;或購併經營不善的遊學公司,仔細比較營隊內容,幾乎是陽春旅行團的翻版。
第2類:遊學公司主辦
教育部規定,遊學業者沒有旅行社執照,不可違規做旅遊業務,因此,必須將旅遊行程轉包給旅行社。轉包過程不但無法掌控作業進度,旅遊品質更難確保。此外,最大隱憂是沒有專屬領隊,只能每年出團前臨時招募,雖具備合格領隊執照,卻因為欠缺帶團經驗,不但專業導覽能力不足,遇到急難事件的應變處理能力當然受質疑,這種實習領隊要肩負學生「安全」重任,家長們真能放心嗎?
第3類:學校、補習班、基金會主辦
以上單位雖具名主辦,卻由遊學公司出面承包,再將旅遊行程、機位、簽證、領隊⋯等,再次轉包給旅行社。層層分段轉包的過程中,倘若主辦單位的承辦人員監督專業不足,不但品質極易出現瑕疵,遇急難事件時,學員權益如何分段追討?這種主辦單位除了賺錢之外,家長最看重的「安全」條件又在哪裡呢?